第152章 大明武力!_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
交换小说网 >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> 第152章 大明武力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52章 大明武力!

  朱元璋继续道:“开年之后,藩王们暂时不会回去,恐怕要等到上元节过完才走。”

  “你这段时间,对这些藩王们,都要好好观摩,好好揣摩着。”

  “虽然咱以前给你分析过他们的性子,但纸上得来终觉浅,万事还要靠自己。”

  “老话说的好,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,咱对你是一百个相信,你一定有这个能力。”

  不过朱元璋,肯定也不会让朱雄英吃亏。

  和藩王们相见那一刻,朱元璋一定要安排淮西武人,过去给朱雄英撑着场面。

  朱雄英心里暖洋洋的:“谢谢爷爷。”

  朱元璋呵呵道:“咱爷孙还说啥谢不谢的,咱一切都为你好,你知道你说过哪句话,让咱最动容吗?”

  朱雄英摇头:“不知道。”

  朱元璋道:“每一句。”

  额。

  这…

  朱雄英不禁开始瞎想。

  朱元璋解释道:“你对咱孝顺,是体现在你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动作,每一个神态中,咱都看的清楚明白。”

  “咱儿孙也有,但真正做到雄英你这样的,没几个!”

  “儿孙们总觉得咱这个做老父亲的,做老爷爷的,都是应该为他们着想的,可乌鸦反哺,燕还故榻,衔草报恩之事却从没有人为咱想过,没有人为咱做过,咱现在老了,老到有一些事已经看不清真假了,但咱能看到你,你是一定真的!”

  朱雄英讪讪一笑,他这才发现,自己似乎理解错了老爷子的意思。

  朱元璋言语温和,目光深邃。

  “大孙,爷爷年岁大了,最多也就能再帮你几年。等将来爷爷走了,许多事都会全落在你和你爹的肩上,国事家事天下事,你二人不要愧对咱啊!”

  朱雄英收敛笑容,顿时肃穆,动容道:“您老放心!我像你保证,有朝一日,我定会带您老看咱大明盛世烟花!”

  “那时候的大明江山,一定比现在富饶万倍!”

  “那时候的疆土,一定横跨东南西北,甚至是海上!”

  “那时候的百姓,一定人人吃饱饭,人人读起书!”

  “我汉家儿郎,一定会顶天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,不会被人欺辱,只能我们欺辱别人!”

  “那盛世……一定如您所愿!”

  朱元璋愣住了,呆呆的看着朱雄英,脑海中浮现出朱雄英描绘出来的盛大场景,渐渐的,老人咧嘴笑了。

  老爷子欣慰的道:“好,好!咱等着….咳咳,等着….咳咳咳!”

  朱元璋捂嘴开始止不住咳嗽,娃子,你也放心,爷爷会交给你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江山。

  你等着做一个太平天子,只需顾及百姓而已!

  看着朱元璋不断咳嗽,朱雄英心中一紧:“老爷子,我,我去找医工!”

  朱元璋抓着他:“没事,没事儿,咱的身子,自己清楚,不要担心,咳会儿就好咯。”

  ……

  翌日。

  这天早晨,朱棣起的很早。

  此时的他,正在鸿胪寺内晨练,即便到了京师,手中的雁翅刀依旧被舞的虎虎生风

  “王爷。”

  徐妙云端着茶水走来。

  朱棣停下了手中的刀,微笑看着徐妙云,端着茶水,一饮而尽。

  “今天腊二十九了。”

  徐妙云低声说道:“咱好不容易回来一趟,王爷,你能否想办法见一见我三个大哥和小妹?”

  朱棣愣了愣,随即哈哈大笑:“当得!稍晚点,我去一趟皇宫,请示一下父皇。”

  徐妙云一喜:“谢谢王爷。”

  朱棣摆手:“都是自家人,难得见一次面,不容易,父皇不会如此不通情达理的。”

  “本王也想见见咱几个小舅子了,呵呵。”

  朱棣知道,老爷子一定会布控眼线,严防自己和徐家密谋些什么。

  不过不要紧,该知道的消息,朱棣都知道了。

  ……

  昨夜雨落漫天,今早霞光遍布,清晨的红霞照耀在应天安宁的大街小巷。

  朱元璋早早起床。

  昨夜爷孙谈心了一晚,今天朱雄英精神气十足。

  朱元璋就喜欢朱雄英这股子果敢无畏,冲破一切的劲头。

  特别是经过老爹朱长夜教导后,这股子劲头更加刚猛。

  此刻,

  见朱雄英像个没事人一样,朱元璋便笑笑道:“成了,咱回去了,你自己弄点吃的,吃好了睡个回笼觉。”

  朱雄英见老爷子今日身子骨好了不少,也放下了悬着的心。

  昨晚老爷子一直咳嗽,朱雄英也半夜都没怎么睡好,一直守在朱元璋身旁,深怕老爷子出了什么情况。

  朱元璋将这些都看在心里,所以现在也不在此逗遛,更多的是希望这孩子多休息休息。

  朱雄英点头:“那成,今天天气不错,爷爷你走慢点,看看外面热闹的街肆,我就不送你了。”

  朱元璋背着手,就此离去。

  似乎想起什么,老爷子变戏法似的递给朱雄英一本册子:“自己琢磨。”

  说着,老爷子便抬脚大喇喇的走了。

  朱雄英有些狐疑。

  掀开老爷子送来的册子,霎时间,朱雄英浑身一震!

  那点睡意,也全部消弭殆尽!

  大明钦定定边侯、兵部尚书,臣赵仁记:兹录,在京武官:两千三百六十七员!

  京畿内军兵共计:二十万七千二百八十三人!

  战马:四千七百五一匹!

  在外武将共计: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二员!

  骑、步兵力配备:九十九万两千一百五十四人!

  战马:四万又三百二十九匹!

  这是大明所有的军队数量,粗略估计了一下,总数超过了一百二十万。

  当然,实际情况一定会有出入,但出入不会太大。

  这是今年,兵部尚书赵仁给出的统计结果。

  这些,是绝对的机密。

  朱雄英不会不懂。

  然而这些机密,老爷子居然想都不想,就交给了自己!

  朱雄英发愣,将老爷子的看重记在心里,同时也心潮激动。

  这些兵力是实打实的开国之军,绝对的精兵,强兵,百战之兵。

  一百二十万军人,即便是现在卫所制度还没有崩坏,对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。

  如此庞大的军队,所耗费的开支不小。

  一个国家,如果在军费上开支超过了总财政支出的千分之个点,那就意味着不日就会通货紧缩。

  老爷子一直在说,朝廷缺钱。

  看来,实际情况远比自己想的要糟糕!

  这些兵力,调出去,不管打任何国家,都能令人望而生却,头皮发麻!

  但想负担起这么庞大的军力,也是十分考验朝廷的财政体系的。

  不过换句话说,国朝开国才十几年。

  十几年内,能负担起这么庞大的军队,还能让国家财政稳定,这足以看出当下朝廷究竟多厉害!

  朝廷这些文武百官,各种顶级人才,绝不是半吊子水平。

  他们的智慧,丝毫不比后世人低到哪里去!

  果然,能坐在高层的,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人才中的人才!

  朱雄英继续朝下翻着,看着洪武二十五年的国家资料。

  他的心,如火苗一般跳动着。

  这是他第一次,真正意义上的,看到了如此庞大的国家格局!

  册子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数字。

  天下各卫军按例供给俸禄,其中:步兵总旗一石五斗,小旗一石二斗,军士一石。守城者如数给,屯田者半之。

  军士四口之家以上,多一石。三口以下,六斗。月有盐,二斤,无家人者,一斤!

  岁给冬衣棉布棉花,夏有夏衣夏布,出征时给予布、袄、鞋、裤等!

  望着密密麻麻的数据,朱雄英不禁有些心潮澎湃,怪不得大明开国初期,对强大的北元连战连胜。

  打仗打的就是经济,就是钱粮,大明对军士的供给如此全面,士兵和家人再无后顾之忧。

  而且这些粮饷完全脱离了文官系统,全部由掌管天下卫所,天下兵马大权的五军都督府发放。

  老爷子虽然出身不高,可见识超群。

  知道文官系统对于军队的危害,所以大明文和武完全的区分开来,用知兵的功勋将领领兵,设立卫所,让士兵闲时耕种,战时作战。

  等朱雄英读完了今年的武备军队数据,额上已经大汗淋漓!

  这么庞大的数据,这么令人骄傲的军队,谁看了不心潮澎湃。

  但朱雄英激动之余,想的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。

  这一百余万的兵力,最起码有五成以上在北疆,而朱棣在这五层兵力中,又独占半数之上。

  每一地方的兵力,虽都名义上归于朝廷,但变数很多。

  蓝玉手下就有一群绝对忠心的将领,这些将领随时能调动在京一万余兵力。

  将目光拉远一些,如果我真能站在权力巅峰,如何约束管控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呢?

  这本册子,后面还有关于钱财开支的统计,那是户部侍郎傅友文报上来的今年的情况。

  不过朱雄英,不打算继续看下去了。

  不用看他都知道,朝廷一定是严重缺钱。

  单单兵力这一块的数据,已经足够朱雄英触目惊心。

  他需要消化,将这些力量,各地的守备兵力,都熟稔于心。

  朱雄英将册子在书房内藏好。

  “爷爷他….哎,真是无所不能。”

  “这些机密,恐怕也不知要耗费多少心血誊抄,如此交给自己,那便是对自己的绝对信任。”

  这是一笔宝藏!绝对的宝藏!

  明天是除夕,朱雄英要去蓝玉那边过年。

  届时也可以和蓝玉推演一番,如果将来真要和朱棣开战,该怎么防御和进攻。

  未雨绸缪,这是朱雄英的性子,他不打无把握之仗,即便这一场大战,还有几年时间。

  但现在筹划完毕,商讨周密,终归不会出错。

  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

  朱元璋一大清早从外回来。

  朱棣似乎掐着时间点一般,等朱元璋抵达谨身殿,歇息没多久,他便求见了。

  “儿子见过爹。”朱棣给朱元璋跪下。

  大明的君臣礼一般不跪,但父子礼是需要下跪的。

  朱棣行的是父子礼。

  朱元璋嗯了一声:“这么早来找咱,有啥事?”

  朱棣道:“爹,咱也没啥事,带两儿子给你磕头。”

  说着,朱棣对身旁两个半拉大的小子破口骂道:“跪下!给你祖父磕头!”

  朱高炽和朱高煦,顿时恭敬的跪倒在谨身殿,啪啪给朱元璋磕了三个响头:“孙子见过祖父爷爷。”

  汉人的传统孝礼,在老朱家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  朱元璋是个传统观念很强的人,尤其注重家庭伦理,比注重君臣之礼还要看中家庭人伦。

  见到两个半拉大的小子,一胖一瘦,老爷子笑呵呵的抿着嘴。

  “好,好!”

  “宴会上,咱都没好好看你这两小子。”

  “岁月不经活啊!转眼两孙子都这么大了。”

  “都起来吧。”

  朱高炽和朱高煦恭敬站起来,两小子活力十足,就连老大朱高炽都好奇的打量着皇宫。

  两人心里都有些有些看不起皇宫大殿。

  这里修的,还不如北平王府华丽。

  “阿!”

  朱元璋笑呵呵的道:“两小子都随你,天不怕地不怕,在皇宫还敢乱瞄。”

  朱元璋笑笑,老爷子哪里知道,他的淳朴节俭,在两小子心里是那么的轻视。

  朱棣急急抱拳:“爹,儿子知罪,两小子没见过世面,不知深宫大内的规矩,儿子回去就抽他两。”

  朱元璋笑着摆手:“不用不用,现在也没旁人,咱一家人,还有什么大内规矩可说的?”

  朱棣洒然一笑:“爹说的是。”

  “儿子今日来找爹,也是迫不得已。”朱棣有些无奈,一脸苦笑。

  他的每一言每一语,既得体,又有做儿子该有的样子,还有三分朱元璋的豪爽!

  朱元璋点点头:“啥事儿?瞧你愁眉苦脸的样子,遇到啥困难了?”

  朱棣笑道:“这两孩子娘,说咱好不容易从北平来一趟,想见见他的兄弟姐妹,这两孩子也想见见他们的舅舅。”

  “一家人跪在儿子面前求我,我这也是没缠烦了,才不得已来请示爹。”

  朱棣没有丝毫忸怩,快言快语,颇为好爽,咋看之下,一点心机都没。

  朱元璋了然点头:“嗯,徐家的人也是要团圆的,咱不是不明事理的老子,你在鸿胪寺设宴,咱下一道圣旨,让徐家一家人晚上过去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117jh.com。交换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117jh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